未睇過《賓虛》,你都聽過「賓虛咁嘅場面」呢句嘢掛?

「賓虛咁嘅場面」,這句地道香港俚語,我想就連 80/90 從未看過 1960 年版「賓虛」的香港年青人,都會明白其所指的意思。所以,要形容某現實中或電影中,萬人空巷,氣勢磅礡的環境,用一句:「嘩,真係賓虛咁嘅場面呀」確是言者達意,聽者立時心領神會。1960「賓虛」連奪11項奧斯卡,成為經典 50 年,那麼 2016 的賓虛成績又如何呢?還是先講講「賓虛」的故事大綱吧。

新舊「賓虛」的主線劇情其實是大同小異的,Jack Huston 飾演的 Judah Ben-Hur 是羅馬帝國強權統治下,居於耶路撒冷的貴族,和 Toby Kebbell 飾演的 Messala 是一起成長的異姓兄弟,有深厚的交情。Messala 不想繼續寄人籬下,於是毅然離開了 Ben-Hur, 去了羅馬軍隊中當兵,因為戰功彪炳,數年後升了大官,衣錦還鄉和 Ben-Hur重聚。當時耶路撒冷政局並不穩定,有很多被稱為「狂信徒」的反政府份子天天和羅馬兵對著幹。
Messala 奉命緝拿一眾狂信徒,以確保新任巡撫 Pilate (彼拉多,判處耶穌釘十字架的最高執政官) 到任時的安全,於是要求 Ben-Hur 提供有用的情報。Ben-Hur 雖然不想得罪羅馬人,但亦同情一眾猶太人的艱苦處境,所以並不太合作。Pilate 大軍進城,行轅經過 Ben-Hur 的大宅時,一個年青的狂信徒向 Pilate 射了一枚冷箭,悲劇就此發生。Ben-Hur 的家人不是被補,就是被殺,自己就被送上羅馬戰船當奴隸,這等飛來橫禍,好兄弟 Messala 不單止沒有為他辯解,更口口聲聲說,這是 Ben-Hur 咎由自取,自作自受的,自此,兩兄弟反目成仇,Ben-Hur 五年後有幸脫困,死裡逃生,於是決定要回故鄉找 Messala 報仇雪恨,電影下半部扣人心弦,復仇對決的情節就此展開。

新舊「賓虛」的大橋,都是好人復仇,壞人最後被打倒,背後襯托著耶穌被釘十字架的故事,新「賓虛」濃縮精簡不少。觀眾們或許會認為,新「賓虛」的單線劇情,相比起現今的類型電影,總有一堆伏線與主線環環緊扣,便顯得相對簡單,甚至會有人覺得老套。當今電影劇本創作人,都要攪盡惱汁,務求故事峰迴路轉,以應付觀眾們不斷苛求的口味,已經變成常態。筆者看畢新「賓虛」再回想起舊「賓虛」,就完全體會「橋」真的不怕老,舊和翻炒,要翻炒得出色,才是最高難度之所在。

新「賓虛」雖然沒有很大的演員陣容,但兩位男主角的演出絕對出色,Jack Huston 在羅馬戰船當奴隸的戲份,絕不比當年 Charlton Heston 遜色,驚喜的是有金像男配角 Morgan Freeman 參與演出,他飾演 Ilderim,是 Ben-Hur 亦師亦友的恩人,幫助 Ben-Hur 出戰馬車大賽。

講談「賓虛」當然沒可能不談到世人津津樂道的競技場賽馬車場面,舊「賓虛」的這場戲,見識過的人無不拍案叫絕,以當時的拍攝技術,的確利害!經典如星球大戰前傳一集的賽車戲,其靈感來源都不過是老翻「賓虛」,所謂「賓虛咁嘅場面」,就是舊「賓虛」的競技場的場面,觀眾席上萬人空巷,賽車道上參賽的馬車前毀後繼,在沒有電腦特技的 1959年,要拍攝出如此的氣派,究竟要投入多少的人力物力?

珠玉在前,筆者不諱言在新「賓虛」中再沒有甚麼「賓虛咁嘅場面」了,今天的電影特技,可以令觀眾看得既開心又愉快,因為已經沒有甚麼東西不可能在銀幕上出現,所以,要老翻「賓虛咁嘅場面」又有何難?不過以戲論戲,新「賓虛」還是相當可觀的,最後的賽馬車戲絕對緊張刺激,值回票價。

總結:新「賓虛」是向舊「賓虛」致敬的誠意大制作,沒有大幅的改編,沒有多餘的煽情,無謂的動作,有的是舊「賓虛」大場面的復刻,精準而不溫不火。恰到好處應該是拍攝這電影的最大挑戰。

撰文:Brian Tsang

.

Leave a Comment

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.